副标题#e#
8月20日晚,老罗在北京发布了坚果Pro 2S,本以为这款产品是绝对的主角,谁成想发布会“无心插柳”的产品,子弹短信在发布后引爆了移动互联网。
正如史蒂夫·乔布斯所言“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直到我们拿出自己的产品,他们就发现,这是我要的东西”,也许子弹短信就是“消费者想要的东西”。
App Annie统计子弹时间数据(图源:App Annie)
根据App Annie统计,子弹短信自上线后迅速“霸榜”,在App Store免费社交榜单、总榜均位列第一。
子弹短信位居App Store社交榜第一
子弹短信这款软件能在微信统治移动互联网社交的时代异军突起,老罗的安利仅仅是一个导火索,其软件内在的操作逻辑与微信这些年来的“不思进取”才子弹时间强势崛起的主因。
高效助力子弹时间争锋王者
要谈子弹时间,绕不开的一个词就是“TNT”,在今年5月15日锤子发布会上,老罗就曾在TNT上展示子弹时间,虽然没有展示手机端的应用,但是我们知道子弹短信与TNT相同,都是将语音作为交互的重中之重。
5月15日锤子发布的TNT的一大亮点就是子弹短信
这一优势自然延续到了子弹时间的手机端,我们可以直接通过语音对话给朋友发送“文字”,与此同时,在每个文字的下方还会同步对应的语音短信。
子弹时间可随意拖动时间
在子弹时间的语音进度条上我们可以随时暂停、播放,甚至自由拖动播放进度,这样既可以保证信息的高效传播,又可以带来足够的准确度。
微信的语音输入和语音转文字是分裂的
虽然微信也有语音转文字和语音消息功能,但是微信的这两个功能完全是分裂的,也就是说用户只能选其一。由于单纯的收发语音太拖沓,语音转文字又太麻烦,大部分微信用户都选择了第三条路——文字交流。
安卓手机可以直接通过悬浮窗发消息
除此之外,子弹短信还对聊天的逻辑做出革新——只需要点击最右侧的话筒按钮,即可快速的发送语音消息,如果用户使用的是安卓手机,那么直接点击语音悬浮窗,先说出要发送的内容,再选择发送的对象。
相比之下,微信只能选择特定的聊天对象,并且点击底部的对话框才能进行消息的编辑。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子弹短信相较于微信最大的优势就是“高效”,子弹短信有的,微信都有,但是通过微创新和敏锐的产品嗅觉,使得子弹短信在便利性上远胜于微信。
#p#副标题#e# 这两天,网络上有一个段子“子弹短信正确的使用流程:搜索——下载——安装——注册——登陆——卸载”。
通讯录里的朋友大部分都没有使用子弹短信
这也是社交软件起步阶段所面临的一个恶性循环,虽然紧追热点,大批用户下载了子弹时间,但是身边的朋友没人用,“社交”的目的不能达到,软件做的再好也是徒劳。
没有安装子弹短信的好友将会通过短信发送消息
#p#副标题#e#
针对这个问题,子弹时间创新性的将短信这个“上古遗物”纳入其中,使得即使通讯录的好友没有安装子弹时间也可以自由的对话,同时没有安装子弹时间的好友收到子弹短信发出的短信的时候也可以进行引流注册。
子弹时间拥有的群功能、锤子手机还独有“发现锤友”功能以及资讯流功能,可以将已经使用的子弹时间用户留住。
在未来,支付宝的接入想必也会为子弹时间带来一定的用户量。
这么看来,子弹时间与微信并驾齐驱似乎指日可待。
但是,子弹时间吞噬社交的是腾讯帝国的根基,腾讯不会放纵子弹时间进一步做大,所以腾讯一定会对子弹时间有所动作。
从功能上来说,子弹时间软件并没有太高的技术壁垒,微信如果将子弹时间的亮点技术全部“借鉴”过来的话,子弹时间将不再具备吸引人的亮点。
那么子弹时间的路在何方?
集合锤子“TNT”的办公场景在加上阿里在办公领域“钉钉”的成绩,子弹时间也许在办公领域能大有所为。
#p#分页标题#e#
首先从竞争对手来说,微信诞生于手机端,电脑端是迫于用户的沟通才开发的,这也就造成了微信电脑端有很多用户不得不忍受的缺陷,比如,每次都要手机扫码才能登陆、发送文件不能超过100MB、不能多开......而微信手机端极简主义的设计又不允许微信出现繁琐的操作逻辑,这也就进一步限制了微信电脑端的发展。
反观钉钉和子弹时间,前者在办公领域混的有声有色,软硬件一体的闭环体验、直观的企业架构,再加上子弹短信的高效率的定位,直接切中了办公的需求。
可以说,子弹时间诞生之初就没有将自己定位成微信——正如我们不需要速度很慢的马车,而是需要火车一样。
未来不是重复,而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切中用户的刚需,这样才能赢得市场和用户的认可,我想子弹时间获得这样的认可也许只需要子弹闪过的时间。